洛氏硬度計作為材料硬度檢測的核心設備,其校準準確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可靠性。以下是涵蓋準備、操作、驗證三階段的完整校準流程:?
一、前期準備?
1. 環境與設備檢查:選擇溫度穩定(18-28℃)、無振動干擾的環境,避免氣流擾動影響測量精度;檢查硬度計外觀完好性,確認壓頭(金剛石圓錐/鋼球)、加載機構、指示裝置無松動或磨損。?
2. 標準塊選型:根據被測材料類型及硬度范圍選擇經計量認證的標準硬度塊,如HRC標尺選用中值(約55HRC)及高、低兩端(≥60HRC、≤30HRC)的標準塊組合,覆蓋儀器量程。?
3. 清潔處理:使用無水乙醇擦拭標準塊表面及壓頭尖端,去除油污、氧化層,確保接觸面潔凈平整。?
二、校準實施步驟?
1. 初始位置設定:將標準塊輕置于工作臺,緩慢上升至壓頭接觸標準塊表面,此時載荷指示燈應顯示為零位,微調升降手柄使指示表盤歸零(預壓完成)。?
2. 加荷與保載:啟動自動加載功能施加主試驗力,保持規定時間(通常為10-15秒),期間不得觸碰設備;觀察指示表盤讀數變化,記錄初始值。?
3. 卸荷讀數:平穩卸載主試驗力后,等待指示表穩定,讀取并記錄硬度示值;同一標準塊重復測試3次,計算平均值作為該點的實測硬度值。?
4. 多工況驗證:依次更換不同硬度的標準塊,重復上述步驟,驗證儀器在不同硬度段的線性度;若配備多個壓頭(如金剛石圓錐、φ1.588mm鋼球),需分別校準對應標尺(HRA/B/C)。?
三、誤差修正與確認?
1. 偏差分析:對比各標準塊的實測平均值與標稱值,計算示值誤差(Δ=實測值-標稱值);若誤差超出允許范圍(如±1.0HRC),需排查原因(如壓頭磨損、杠桿比失調)。?
2. 調整校正:通過調節砝碼重量、杠桿支點位置或傳感器參數修正系統誤差;重新測試直至誤差達標,必要時更換磨損部件(如壓頭)。?
3. 復校確認:再次用同一塊標準塊進行全流程測試,確認調整后的重復性和準確性;記錄校準數據(包括日期、標準塊編號、實測值、調整量),形成校準報告。?
四、日常維護要點?
每次校準前后需清理工作臺及壓頭,定期檢查壓頭刃口鋒利度(金剛石壓頭錐角偏差≤±0.5°),每年送計量機構進行溯源檢定,確保儀器長期處于合格狀態。